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部门失灵对协同网络的影响研(2)

来源:地震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05:3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表2 主动系数和被动系数表子部门序号主动系数(DA)被动系数(DP)1**2**3**4** 1.3 失灵部门的分类 部门的分类采用二维分类,以主动系数作为横坐标轴,被动系

表2 主动系数和被动系数表子部门序号主动系数(DA)被动系数(DP)1**2**3**4**

1.3 失灵部门的分类

部门的分类采用二维分类,以主动系数作为横坐标轴,被动系数作为纵坐标轴。采用两条线划分出四个象限。其中P1代表着主动系数最高前80%部门和后20%部门之间的分割值;同理P2代表着被动系数最高前80%部门和后20%部门之间的分割值。其中主动系数的界限计算公式如下:

被动系数的界限计算公式如下:

在计算出来主动系数和被动系数的分界线后,就可以区分出四个部门失灵的影响象限。接下来本文将以地震灾害作为算例进行分析。

2 算例分析:地震灾害中的部门失灵

应急管理中的协同研究可理解为公共管理中的协同研究应用在了具体的情境中,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第一类是跨区域的协同,考虑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典型的如自然灾害,通常是跨区域、长时段,需要多地政府采取统一行动。关于这一问题,有学者研究了相邻省份之间的突发事件联动指挥体系[4];第二类是跨部门的协同,在应急处置中一些关键资源,例如信息、交通等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间,需整合起来实现部门共享。此领域常见的相关研究有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框架的建立等[5]。第三类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同。这是因为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例如预防和善后都需要基层社会的配合,由此出发,有学者构建了应急协同的准备度指标以评价在准备阶段,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这三类研究的出发点仍是围绕多部门协同机制如何成立展开,多数是框架性和描述性研究。本文通过一个算例展示一种评估跨部门协同网络中部门失灵的影响评估方法,借助一个地震案例进行说明。

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次生灾害频发,波及范围大的特点,在灾后短时间内急需多部门协同组建专业化的应急队伍。而中国在本世纪遭遇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等较大地震灾害,当地社会经济受到了强烈冲击。因此以地震灾害中多部门协同作为评价对象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首先应当列出地震灾害中参与协同应对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依靠人工从历次地震案例中搜寻应急相关的部门,然后建立相关矩阵;其次,从各部门职能出发,并辅以新闻报道、官方文件作为佐证,构建失灵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关系;最后计算不同部门的主动影响系数和被动影响系数。

2.1 地震灾害中的部门

地震灾害发生后,首要考虑的应是营救受灾和受困群众,因此公安、消防和军队在灾后应对中扮演重要角色。公安、消防和军队的行动需要地震气象部门提供信息,以保证救援人员处置时的安全。此外,应急指挥部门扮演神经中枢角色,需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协调不同部门,并将地震前线情况告知上下级政府部门。民航、道路运输和铁道部门为灾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并运送救援官兵。这三个部门属于交通系统,其中道路运输部门还承担监控道路网络畅通,恢复受损路段的职能。其次,从民生角度来看,卫生部门在灾后扮演着核心角色,一方面,灾区有大量的伤者需要卫生部门救助,对卫生资源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灾后人类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流行病的防治体系的建立也需要由卫生部门承担。民政部门是另一个与灾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承担了救助灾民调动及发放物资的职能。除了上述核心部门,一些与生活生产秩序有关的部门也是地震协同应对的组成部门。例如地震常常对城市道路,桥涵和地下管道等设施造成损坏,市政部门的及时修缮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汶川地震中出现的堰塞湖也凸显了在山区灾后应对中水利部门的重要地位。除了政府部门,考虑到特大地震中物资的消耗量巨大,物资供应企业也理应被纳入协同网络之中。最后,在将公开透明作为政府核心价值的当下,广电部门所承担的宣传职责能够向外界传播关键讯息,同时通过信息沟通的力量凝结全国人民共同应对灾害。

表3 地震情境中参与应对的部门及职能部门职能公安、消防和军队参与救援地震气象部门监测未来天气和地震,并预警应急指挥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传达上级命令民航部门满足航行条件下,运输物资和人员;保证机场内部人员安全道路运输部门运输物资,监测道路运行通畅情况恢复受损路段铁道部门运输物资和相关人员卫生部门救护伤员,防止灾后出现大规模传染病民政部门救助受灾群众,调配受灾物资市政部门修缮灾后市政基础设施水利部门排查堰塞湖,保证用水安全物资供应企业生产救援物资广电部门向社会告知灾害信息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网址: http://www.dzdzzz.cn/qikandaodu/2021/0613/392.html

上一篇:基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地方标准
下一篇:关于地震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