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泸定地震救援纪实:搭桥渡河挺进震中,“不放

来源:地震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9 23: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队政委张永强带3人先行出发,吴永硕等4人在第二艘橡皮艇上。震后的水面漂浮着树木、杂草、瓶瓶罐罐,观察员依靠一只强光手电辨别障碍物,打手势提醒操舟手向左或右避让。 房

中队政委张永强带3人先行出发,吴永硕等4人在第二艘橡皮艇上。震后的水面漂浮着树木、杂草、瓶瓶罐罐,观察员依靠一只强光手电辨别障碍物,打手势提醒操舟手向左或右避让。

房屋倒塌,一些来不及跑出躲避的村民,不幸被困在废墟中。为了全力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消防员们分秒必争。

通向共和村的山路,满是山体垮塌后形成的大冲沟,由于石块频繁从冲沟滚下,他们只能沿着冲沟方向往上爬,再从上方翻过冲沟。“有时候人员就在冲沟对面,直线距离可能仅10米,但我们就是没办法直接跨过冲沟。”

一条宽30米左右的河沟,两次拦住了救援队的脚步。

从胸口到胯部再到脚踝,这支前突小队刨了整整两个小时,6日3时30分,老人被成功救出,随即被送往镇上抢救。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一中队搭临时木桥运送重伤者。受访者供图

八方驰援

向“孤岛”挺进

此前蹚过水的鞋子早已湿透,踩在新鲜的树皮上,稍不注意就会打滑。三根树干并起来,也不过是一个脚掌的宽度。澎湃的河水“轰轰”地撞击着石头,看着队员们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叶阳的心揪紧了。

9月5日21时,这支队伍抵达石棉县新民乡码头,准备夜渡大渡河,抵达斜对岸的挖角村码头后,再徒步挺进草科乡。彼时,多支救援队伍均已抵达新民乡,但苦于没有渡河设备,只能就地参与救援。西昌大队三中队携带的两艘橡皮艇,成为渡河的唯一器械。

顺着村民们描述的客厅位置,救援队继续向下挖。“用破拆工具和铲子挖了一米深后,怕伤到人,就改为徒手。”2小时后,挖到3米深处时,张文和队友发现了两位老人,一个侧卧,一个躺在不远处。张文将手放在两人鼻下,完全感受不到呼吸,他们已经离去多时。“心里咯噔了一下。”张文说不出地难过。

由于被压已超过12小时,老人面无血色,手臂皮肤发白,张永强知道,那是缺氧的表现。

新京报记者 | 赵敏 徐巧丽 熊丽欣

被地震毁坏的道路,同样阻碍着救援队员的行进。

队员们舍不得开强光手电照明,顶着头灯,走在漆黑的省道211线上。随时都有余震,山石不断从头顶滚落。时不时地,他们还会遇到路面塌方,大至几十吨重的巨石拦住了前行的道路,队员们爬上山坡,尽可能快地绕着走。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据四川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估算,此次地震最高烈度达到Ⅸ度(9度)。

废墟里挖出来的,还有老夫妻俩之前晒好的玉米。张文将玉米捡起,堆在了路边,留给村里缺粮的村民,继续向山上的村民家中赶去。

救援从青岗坪村开始,沿着山脊往更高处的蔡阳村、磨子沟村推进,一名重伤者、两名遇难者被先后找到。

9月6日上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二中队的队员们正在组织群众疏散。受访者供图

9月7日0时,地震过去近35小时。将最后一根帐篷支架安好,张文迈着歪歪扭扭的步子,瘫倒在一旁,酸痛感席卷而来。好在疲惫与困意很快接管身体,他躺在地上,几乎瞬间就沉入了梦乡。

但进村的路在地震中“消失”了,如何进村成了第一个难题。

从黑夜走到黎明,再走到太阳高悬,6日11时许,徒步30公里后,前突小队终于抵达目的地草科乡——距雅安市路程最远、受灾最重、抢险盲点最多的灾区。

“他的儿子、老伴和儿媳妇,当场就给我们跪下了。”吴永硕说,“我没有什么如释重负的感觉,很担心老人的身体,救出来时他意识已经很微弱了。”

搭建生命之桥

全文5566字 阅读约13分钟

青岗坪村位于山腰处,燕子沟河阻断了通往镇上的陆路,而原本的桥被震塌了。地震后,河水裹挟着泥沙冲下,水流异常湍急,过河成了一件棘手的事。队员们踩着河上一根细长的供水管道,扶着管道上方的钢丝绳过了河。

张勇军今年41岁,在森林消防干了22年,参与过200多场打火任务,也曾亲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多场地震救援。但直到现在,看到那些在自然灾害中被摧毁的家园,他依旧会有无力感。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网址: http://www.dzdzzz.cn/zonghexinwen/2022/0909/617.html

上一篇:好医生集团向泸定地震灾区捐赠200万元现金及物
下一篇:中国地震台网: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4.2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