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地震科技图书的出版动态回顾与展望

来源:地震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04: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地震科技图书的出版动态:回顾与展望一、概况国家地震局地震出版社宋炳忠现代地震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反映这种发展的地震科技图书的大量出版,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这与

地震科技图书的出版动态:回顾与展望一、概况国家地震局地震出版社宋炳忠现代地震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反映这种发展的地震科技图书的大量出版,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这与这一时期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主要多震国家对地震科学的重视及地震科学领域中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反映地震学基础理论和观测技术进展的各种专著,文集、资料目录,地震总结以及论文、报告等大量出现。有人曾统计,从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全世界的科学文献平均每年增长四倍,地球科学也是如此,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地球科学的论文远远超过五万种。据估计,目前世界上与地球科学有关的学术期刊有四千种以上,其中地球物理有六百余种,地震的有一百余种。在我国,地震出版社作为重点出版地震,地球物理和地震地质,地震工程方面的图书的专业出版社,到1981年底已出书120种,内容涉及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科普图书、资料和工具书等。此外,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建工出版社,海洋出版社等,多年来也出版了一些地震理论,大地构造,工程抗震等图书。在苏联,全国十九家主要的出版社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出版社都出版有关于地震科学的图书。特别是科学出版社,矿产出版社,建筑工程出版社、水文气象出版社、科学思想出版社、知识出版社,世界出版社等i多年来出版了大量的地震科技书。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苏联一年内出书超过100种的学科有18个方面,其中包括地球科学。最大的科学出版社所出的书中,地球科学占13%左右。在美国,历史很久的麦格劳一希尔出版社和弗里门出版社,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出版社、珀盖蒙出版社以及象普林斯顿大学等为数众多的大学出版社。在日本,有岩波,共立、朝仓等以及一些大学出版社。在其他国家,如荷兰的埃尔塞维尔、阿姆斯特丹、巴特沃思出版社,西德的博思特雷格、比尔克霍伊泽尔出版社,英国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戈登和布雷克出版社,瑞典的里德尔出版社等等,几年来出版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图书,在世界上都有影响。二、地震科技图书出版的趋向1.地震科学基础图书的不断更新本世纪闻名于世的许多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都曾作了大量的理论总结工作。在世界主要进行地震研究的国家中,日本注重地震科技基础图书的出版方面是颇为引人注目的。我国虽然也是多震国家,但地震工作基本上是解放后才逐步开展起来的。五十年代仅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少数高等院校内有地球物理系。1975年海城地震后,地震工作大规模开展,相继在云南大学、武汉测绘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内增设了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专业。在国家地震局教育处的组织下,先后组织编写了一批教材,现已出版的有最地震学教程势,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自己编写的地.震学教程,同时出版了最大地形变测量学,。还有一些教材,如最重力与固体潮教程售,噬地震地质学基础,,崔大地电磁测深,、翟地电学,等,也将在一,二年内陆续出版。傅承义教授等编的直地球物理学导引,,预计不久也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版了一些有广泛影响;:…·;;;::;;…./——7一的地震学的基础理论图书和教科书。如苏联E,由·萨瓦连茨基的《地震学和测震学基础势(1949,1955),英国工·A·雅各布斯的《地球学教程》(1974),美国C·F·里克特的《基础地震学,(1958)(此书1963年由m,B.里兹尼钦科译成俄文),瑞典M·巴特的《地震学引论,(1971),澳大利亚A·E·布伦的噬地震学引论,、F,D·斯特西的噬地球物理学,(1972,1977)等等。其中噬地震学引论》、《地球学教程,。《地球物理学,以及日本力武常次等的幢物理地学》、宇津德治的喂地震学》,都先后由地震出版社翻译出版。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他们出了那么多教科书,而且有些学者的书一版再版,但内容上都有不断更新的特点。例如,顾功叙教授在为1980年出版的叹物理地学蛰的中译本写的前言中曾提到:“书中各章均涉及了地学中一些较新内容和引进了较新科研成果"。2,地震科技专著的出版及其动态.一些国家和出版商都很重视著名学者论著的出版。本世纪来闻名世界的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地震工程学家,如古登堡、里克特,杰弗里斯、萨瓦连茨基、里兹尼钦科、萨多夫斯基、布伦、巴特,李善邦、松泽武雄、力武常次、博尔特、安艺敬一、同本舜三等,都齐名于著者之中,有些学者的书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如英国的杰弗里斯(HaroldJeffr— eys),他的名著噬地球,,自剑桥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以来,现在已经是第六版了,崔哈罗德文集}也已经出了六卷。瑞典的M·巴特,先后发表的论文已有250余篇,涉及到地震学的大部分分支,他的著作中有三部(霍地霞学中的数学问题,,1968j崔地球物理中的谱分析9,1974,叹地震学引论,,1973,1979)分别由科学出版社和地震出版社出版了中文译本。为了促进中外地震界的交流,几年来地震出版社组织翻译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若干著作,除上述提到的外,已出版的还有力武常次的:山8一《地震预报势(1976)、A·E·林伍德的哎地幔的成分与岩石学势(1975)、m.B·里兹尼钦科等的《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问题》(1975)、C·B·麦德维杰夫的叹地震小区划》(1977)、A·B·裴伟等的噬地壳应力状态)9>。近二年内还可望出版K·E·布伦的长地球的密度势(1975),A。中;格拉切夫的《地球裂谷带》(1977)、M·A·萨多夫斯基的《震源物理》(1978),D.B.里兹尼钦科的噬震源物理研究势(1978)、B·B·别洛乌索夫主编的霍地球构造圈》(1978)、A·A·尼科诺夫的叹全新世和现代地壳运动》(1977)、B·A·博尔特的《地震蛰(1978)、J·G·涅阿索克的区地壳势(1978)等。几年来,地震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批我国学者的专著。被评为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的李善邦教授的噬中国地震》,内容丰富,具有包含大量中国地震史料的特色,受到国内外地霞学界的重视。已经出版的其他专著,如噬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噬近震分析势,噬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及烈度区划探讨}、叹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叹海城地震震害总结》、噬大地电磁测深蛰,杖震源物理}、噬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霍地震波速异常,、喂电子放大地震仪,等,也受到地震工作者的重视。近期内还出版了翟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霍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霍中国活动构造典型卫星影象集,,霍1966—1976年中国八大地震震害摄影图集,等重要著作。还有相当一批有关测震、构造,地震仪器、抗震等内容的选题,正在编写之中。近代地震文献中,地震学家、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家,地震工程学家,乃至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合作,从事科学研究,共同著书立说,不乏其例。上述我国已经或将要出版的地震总结和正在由工程力学研究所主编的翟1976年唐山震害总结》,就是集体成果的生动事例。专题论著如别洛乌索夫主编的噬地球构造圈}和日本土木学会主编的嘎地震反应分析及实例,等大部分文集,也是多人合作的成果。地震科学新领域的开始,在出版物巾也得到了反映。美籍日本学者安艺敬一和美国学者·理查茨(PaulG.Richards)合著的由美国旧金山弗里曼公司1980年出版的《定量地震学的理论和方法势(QuantitativeSeismologyTh— eory andMethods)一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该书共两卷15章,概括了六、七十年代中数学物理理论与计算数学在地震学中的应用,使许多地震学问题得以定量表达,是一本反映现代理论地震学水平的专著。地震预报的成败对整个社会有重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的注意。所以,地震预报今天已不只是纯粹的自然科学问题。在一些国际间的地震科学讨论会上,“地震社会学”这一应运而生的新学科已成为重要的内容。例如,1979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上,地震预报的社会科学问题成为大会二大课题之一(有关这方面的论文集中译本不久将由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地震出版物中,地震社会学的内容将越来越增加。此外,随着地震定量化研究的开展,微震台网的设置,现代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地震区划,抗震工程,实验岩石力学等地震科学分支的发展,相应的专题论文、文集和专著也逐年增加。5.系列化—一—地震科技图书出版中的一个潮流要详尽列出那怕是近几年内世界上出版的与地震科学领域有关的系列书是困难的。但从形式上可以将这些系列书分成二大类。山不定期的研究文集荷兰出版商Swets&Zeitlinger出版的喂现期我们将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分类指南,一书曾统计,1976—1977年世界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会议录,活页补编、百科全书,年鉴等,约有4150种。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有关地震方面的图书中,这类不定期的研究文集也占很大比例。它基本可分二种:④会议文集。苏,美,日等国都很注重会议文集的出版。例如,近三十年来在俄文文献中经常见到一本《现代地壳运动为(CospeMe—HHble丑BH)I(eHH打3eMHOfiKopla)的论文集,从五十年代末至今,几乎妊年都有出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苏联在现代地壳运动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苏联这类文集很多,已译成中文的哎地震前兆探索》、啜地震前兆》、噬高温高压下岩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地震物理》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日本,类似的文集也很多。由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地震学春季大会讲演提要集》,从1966年至今?每年都至少出一本。由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连络委员会、地震预知小委员会、地震学会汇编的翟地震预报研究进展蛰,这是上述机构自1976年开始每五年一度举行的地震预报问题科学讨论会的论文集,至今已出二集(1976,1980),文集中都是一些知名学者的论文,反映了日本地震预报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美国的地球物理联合会对一些重要的专业会议都出有专辑,如1970年7月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的“地壳构造和物理性质”讨论会,会后便出有文集。又如1978年,为了纪念海洋地质学家尤因(MauriceEwing),由拉蒙特地质观象台组织了专题讨论会,会后出版了大型文集叹岛弧、深海沟和弧后盆地势(此书已由南京大学郭令智教授等译成中文,不久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我国地震界的学术活动,自中国地震学会及其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后,已趋经常化和正规化。1979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我国地震学者多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地震出版社出版了叹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论文选,,选编了中外地震学的论文34篇,受到国内地震工作者的欢迎,很多读者希望今后不断看到类似的文选。1980年在银川召开的“中国活动断层和古地震专题讨论会”,会后编汇了翟中国活断裂,文集,可望在近年内出版,这将是地震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会议专题论文集。⑧其它不定期文集。主要指各种研究集刊,大都由专业团体、研究单位主编。如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的《地震仪器,论文集,自1961年出版第一卷一9一来,至少已经出版了七卷;由Hayka出版的《工程地震学问题:s)、噬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理论问题》,到1979年都已出版第19册。又如英国出版的《地球的物理与化学势(Physics and,Chemistry of theEarth),从1956年出版第一卷来,也已出版了近10卷。国外一些机构还有一种称为年刊和双年刊的出版物,实际上也是研究文集。如英国的阿诺德出版公司自1969年开始的《地理学进展》(年刊),贝加蒙出版社1956年开始出版仅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双年刊);美国学术出版社1952年开始出版《地球物理学进展为(年刊)。②丛书丛书或文库,是系列书的主要形式,国外一些名声很大的出版社,正是从出版丛书而誉满全球的,如美国的威利出版社主要出版专题论文、丛书、连续出版物、论文集,几年来出版了一套内容广泛的威利丛书。在日本,一些出版社更以出版丛书相竞。近几年来,苏,美、日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出版单位所出的地球科学方面的系列书很多。按照读者对象不同,大致可将这些丛书分高、中、低三等。高级的如荷兰埃塞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所出的噬固体地球物理学进展,(Devel— opments inSolidEarthGeophysics),这是近十年来所见到的最引人注目的关于固体地球物理方面的系列书之一,自1969年开始不定期出版,鳝一本一个专题,约请世界上一些知名学者写稿,目前已见到第12卷,其之四锰地震学的数学问题,、之七叹地球物理中的谱分析,和之九叹地霞预报,的中谭本已分别由我国科学出版社和地震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该出版公司还出版了一套霍大地构造发展,丛书,其中第十卷为霍膨胀的地球》(carey,S.W.1976),将由地质出版社翻译出版。英国剑桥大学出版了一套剑桥地球科学丛书,这是一套关于地球化学,地史,地层、构造地质、矿物学、岩石学以及海洋,大气的丛书,由著名学者库克(A.H,Cook)主编,共8卷,其中之二噬古地磁和板块构造,、之八叹地震力学}与地震科学关系密切。由日本笠一]0一原庆一著的《地震力学》,将由地震出版社翻译出版。涉及到地震的中级丛书,可以日本最近出版的两套丛书为例。一套是岩波书店出版的“地球科学讲座”,亦称“岩波讲座”,全套共16卷,1976年始出,至去年已全部出版,这16卷的书名是:O噬地球》;田啜地球的物质科学一高温高压世界:s>;③《地球的物质科学一岩石矿物的地球化学));㈠《地球的物质科学一火成岩的生成。;句《地球岩层的物质和环境,;⑥最地球年代学》;⑦噬火山》;⑧锰地震之物理,;⑨噬地质构造的形成势;乪叹地球的变动工。,⑩嗄地球的变动Ⅱ};⑩喂地球的变动Ⅲ蛰;⑩《太阳系的地球》,@喂地球资源和地表开发畅,⑩震日本的地质》;⑩翟世界的地质势。几乎与此同时,东海大学出版会出版了“新地学讲座”,也有16卷:①叹地球》;②叹地震与火山,;⑧噬矿物尊;④宦岩石渗;⑥《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⑥直地层与化石。,⑦震地球的历史。,⑧霞日本列岛的历史尊,⑨震地形和土壤,;⑩霍海洋和陆水。;⑩震星体的位置与运动。;⑩霍太阳系。,⑩螺行星与宇宙o,⑩宦气象工塾,⑩霍气象Ⅱ,,⑩e自然和人间,。上述二套书的撰写者都是知名学者,,象岩波丛书之8、9、12就是由著名地震学家金森博雄、笠原庆一和安艺敬一等编写的。这二套书在国际上颇有影响,日本翟地球科学,杂志曾不断地报导其出版消息和刊载评论文章。涉及到地学的初级丛书更多。如美国时代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鸾生活自然文库,(LifeNatureLibrary),从六十年代初起陆续出版,至1976年已出版24册,图文各半,大多已译成日、法,德、俄文,主要介绍宇宙、地球、生物知识,女口霍地球,,翟水尊、哎海洋尊、<沙漠尊、霍宇宙,、霞极地,等等。该出版社还出版了一套“生活科学文库"(LifcScienceLibrary),大多以技术为主题。类似的科普丛书在日本,苏联都有,从英国,西德的书展上也可以看到。普及科学知识也是我国专业出版社的任务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出版社已经或正在组织各类丛书,涉及到地学的丛书很多,例如地质出版社的《中国名胜地质丛书》、噬地质画库。;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海洋知识丛书。;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可爱的祖国蛰;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科普知识译丛。;北京出版社的宜自然科学小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宦现代自然科学普及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爱少年自然科学丛书》……可以说,在科普丛书这个园地里,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地震出版社成立后,虽然出版了几本普及读物,但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尚有开拓的余地。三、对今后我国地震科技图书出版的展望上述世界一些主要开展地震研究国家30多年来的地震科技图书的出版动向表明,按照目前地震科学的发展水平,基础理论的研究仍是地霞科学研究的重点。因此,基础理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基础资料、地震总结,仍是我们出版的重点。笔者对今后我国地震科技图书出版的内容和形式展望如下:7.继续加强基础理论著作的出版,这对于科技干部的提高和人材的培养,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既要引进适于我用的理论教材或参考书,更重要的是耍注重出版适于不同水平的人使用的,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的、结合我国实情的地震,地球物理,抗震建筑、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教材的出版要解决二个问题:一是配套,目前的选题离这个要求还差很远,有待进一步组织扩充f二是更新,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一些教科书,有些是仓促付之,经试用后,需及时更新。2.基础资料是地震研究之本:人类要通力合作搞清地震成因,减轻地震灾害,需要有可供交流的可靠的基础资料。地震出版社成立后,就把出版基础资料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先后出版了一些地震目录、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地磁台站观测报告等,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出版工作,并努力从两个方面改进工作:①与有关单位协作,缩短出书周期,特别要努力使广大科技人员热望的中国地震目录及时出版;②要努力使更多大地震的地震目录得以出版。5.要继续出好大震总结:大震总结的出版对于地震研究的意义是十分显然的。几年来,我国先后出版了1976年松潘地震、龙陵地震以及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总结,近期又出版了q1976年唐山地震》等。在地震总结的出版中,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①一些地震总结,如邢台地震和海城地震总结,由于组织得不及时,影响了总结的及时出版,也直接影响了对这两个地震的进一步研究。对此,应该协同有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②大震总结应怎样写才更有价值?笔者认为,无论是按章节写,还是采用论文集的形式,关键在于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不少科技人员反映,他们希望大震总结中包含有更多的实际资料、原始资料,这·正是我们应注意的。应通过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大震总结的出版。近几年来,一些单位对本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作了大量工作,有些已以不同形式出版,有些(如山东、江苏。云南等地的地震志净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工作伊始,我们要努力使之规范化、一体化。4.应重视专业会议文集的出版: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将这种考虑纳入计划。要力求使这种文集保持连贯性,使地震领域各专业委员会的文集自成系统。要推行合同制,尽力缩短这种文集出书的周期。同时,应把翻译出版地震预报国际性会议的文集作为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5.加强薄弱环节:地震出版社已走过了六年的历程,所出书的内容也涉及到地震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但我们还有薄弱环节,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内容方面,在深度上,我们面临与世界地震界几乎相同的问题。从1979年底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上着重讨论的十大问题看来,我们对关于板块大地构造假说和定量的地球动力学问题,一11—大地构造磁性、震磁效应,对岩石层的动力学、组成和演化等等,总结甚少,图书也很少。而解释岩石圈,尤其是对大陆下岩石圈成因、演化和动力学问题的解释,正是未来地球科学、也是地震科学的突出课题之一。目前地震出版社除组织翻译了《地球裂谷带》、《地球构造圈》、《全新世和现代地壳运动》等书外,已约请了马杏垣、陈国达、丁国瑜、马宗晋、刘光勋、时振梁等同志就重力与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与地震,地震构造与地震预报、现代地壳运动研究方法和中国现代构造等专题写稿。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发掘新的选题,填补空缺,逐步使这一系统的选题更加丰富和完整。此外,在与地震研究有关的地球化学、大地形变、岩石力学、深部探测等和地震预报社会学方面,均有待于加强。在广度上,我们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弥补不足:耍适应地震科技队伍建设的需要,配合有关单位,组织出版适合干部培训用的中、低级读物;组织适合于地震科技人员自学提高的数理方面的选题;组织适合于广大读者的、宣传地震和抗震防震知识的科普书。②形式方面:我们耍注意图书的系列化,大体可从三方面考虑:④专题系列书。如前所述,在有些方面,如地震地质,我们已有相当的选题,可以优先开创条件,逐步组织成系列书。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其他几个领域内,也可以考虑这样作;⑧会议文集。应努力使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工程等几个主要的专业委员会的文集系列化;9中低级的、特别是科普系列书。其读者对象涉及到整个社会,所以其内容可不限于地震学科,而可扩充到整个地球科学领域。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网址: http://www.dzdzzz.cn/qikandaodu/2021/0627/413.html

上一篇:北京地区砂土液化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在山东省烟台召开的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首次学